中科院“率先行动”动态报道中心突破凹凸棒石产业关键技术瓶颈

   20161130中科院率先行动动态专题报道了兰州化物所突破凹凸棒石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是国内最早从事凹凸棒石研究单位之一。在十五期间依托科技部863项目,创新性的开发了凹凸棒石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2个系列产品在胜利油田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成本比市售产品低30%,被列为国家十五标志性成果,于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该工作研发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凹凸棒石棒晶对复合高吸水性树脂性能影响的重要性,但传统的处理工艺并不能释放凹凸棒石的纳米特性。要实现凹凸棒石矿物材料到纳米材料的华丽转身,就必须探索新的途径。

  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采用高速搅拌、超声、对辊、碾磨和冷冻等传统处理方式对凹凸棒石棒晶束进行了解离研究,但传统方法只能部分解离棒晶束,同时会损伤凹凸棒石晶体固有的长径比,影响凹凸棒石纳米性能的应用,成为制约凹凸棒石产业发展世界性难题。在历时5年各种处理工艺对凹凸棒石微观结构影响和棒晶损伤研究积累基础上,王爱勤研究员团队发展了对辊处理-制浆提纯-高压均质-乙醇交换一体化工艺,在保持凹凸棒石固有长径比前提下,成功实现了棒晶束的高效解离,棒晶达到纳米级分散,同时还解决了干燥过程中纳米棒晶的二次团聚问题,产品售价达到5万元/吨以上。

  作为我国凹凸棒石产业发展的代表,江苏盱眙目前有凹凸棒石加工企业55家,生产产品50余种,但90%以上的企业采用干法或半干法生产,产品售价大多在1000~3000/吨。干法工艺生产的产品性能完全取决于凹凸棒石的品位,而随着优质矿产资源的不断减少,湿法工艺成为必然选择。采用湿法工艺,王爱勤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先后与企业合作实现了凹凸棒石纳米无机凝胶的间歇式生产和凹凸棒石棕榈油脱色剂的半自动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获得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站在十三五的开端之年,兰州化物所更加关注现实需求和制约凹凸棒石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思考和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延伸价值链。目前开发的玛雅蓝颜料、三维网络吸附剂和脱色废土的再利用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前期;获批的甘肃省黏土矿物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将助力甘肃凹凸棒石的高值利用。预计在国家相关部门、地方的大力支持下,系列高值产品将在35年内在凹凸棒石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尤其是助推资源高值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作出重要的创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