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心动态

  2007年12月25日,兰州石化研究院召开了“丙烯酸农林保水剂及丙烯酸工艺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心主任王爱勤研究员做了“丙烯酸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的技术研究及进展”的报告。

  2007年12月23日,在甘肃省化学会主办、兰州城市学院承办的“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上,中心主任王爱勤研究员做了“凹凸棒黏土的高值化利用”的大会报告。
  2007年12月21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主持,对我中心完成的“环境友好多功能复合保水剂的研制”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2007年12月13日,我中心王爱勤研究员被聘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2007年12月8日,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甘肃凹凸棒黏土矿产资源开发与应用”论坛在兰州举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协办单位之一。中心主任王爱勤研究员作了“凹凸棒黏土应用研究及其思考”的报告,介绍了有关凹凸棒黏土研究开发的情况,并结合研究开发体会提出了甘肃凹凸棒黏土产业发展的建议。
  2007年11月24日,在中心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河西学院合作项目年度研讨会。河西学院王永生教授和吕彪教授分别就合作项目“生态材料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研究”和“不同保水剂与土壤、作物之间耦合关系研究”做了年度进展专题报告。自去年2个合作项目启动以来,双方已进行了2次学术交流,项目进展顺利。通过研讨和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科技处张兵处长出席了研讨会。

  2007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必和必拓(BHP-Billiton)2007年度研讨会在京召开。我中心博士生张俊平获得本年度必和必拓年度奖学金,出席了该研讨会。

  2007年9月28日,江苏省科技厅召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项目”启动会,我中心申请的“新型复合凹凸棒黏土饮用水深度处理材料”项目得到批准。
  2007年9月12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中心完成的“凹凸棒粘土有机化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凹凸棒黏土经过有机化改性后,其悬浮性能明显改善,为凹凸棒黏土在涂料、种子包衣、缓释肥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也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凹凸棒黏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但它的吸附容量有限,且在水体净化中不易回收。采用溶液聚合法将聚丙烯酰胺和凹凸棒黏土结合起来,具有易加工成型的特点,可显著改善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该产品已完成实验室放大试验,预计可在湖泊水处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消除等方面得到应用。
  2007年8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所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发中心,对环境修复材料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7年8月7日,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侯长安一行参观了中心,仔细询问了含有腐殖酸保水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期望该产品在甘肃生态恢复和节水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8月3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武继承研究员在中心做了“保水剂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并与研究人员进行了保水剂在农业应用方面的互动交流,对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化保水剂的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7年6月29-30日,应岷县政府的邀请,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参加了“第八届洮岷花儿暨岷归产销洽谈会”。会议期间,实地调查了中心今年采用相关材料种植当归的生长情况,并与当地有关部门就当归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为进一步改进有关材料奠定了基础。
 

  2007年6月2-3日,在青岛召开了“中国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专家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和高校的近30位从事甲壳素和壳聚糖研究的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心主任王爱勤研究员参加了会议并做了大会报告,介绍了中心近年来开展的有关甲壳素和壳聚糖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介绍了有关《甲壳素化学》一书的编写进展。

  2007年5月27日,在北京召开863“绿色环保多功能保水制剂”课题启动会。科技部农村司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参加课题的7家单位子课题负责人做了前期工作汇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课题副组长单位,主要负责生物质多功能保水剂的研制工作。
  2007年5月19日,第二届中国凹凸棒石粘土科技高层论坛暨科技合作会议在江苏省盱眙县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苏省科技厅、中科院南京分院和盱眙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心主任王爱勤研究员在大会上做了报告,介绍了生态中心在凹土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在此次会议上还举行了《凹凸棒石黏土应用研究》一书的首发仪式。

 

  2007年5月15日,由我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参与编著的《凹凸棒石黏土应用研究》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凹凸棒石黏土的地质成因、理化性能、加工工艺、应用现状和产品标准等方面,综合介绍了我国凹凸棒石黏土的开发利用情况。围绕凹凸棒石黏土吸附性能、胶体性能和催化性能三大特性,重点介绍了作者和其他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探讨了我国凹凸棒石黏土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该书可供从事凹凸棒石黏土研究开发和生产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从事非金属黏土矿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参考,还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2007年5月9日,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中心邀请德国联邦农业研究中心技术与生物系统工程研究所Frank Schuchardt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Frank Schuchardt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策”的学术报告。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就报告相关内容和Frank Schuchardt教授进行了广泛交流。期间,Frank Schuchardt教授还参观了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中心,并就生物发酵肥与保水剂的结合在当归种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Frank Schuchardt教授是德国农业方面的知名专家,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尤其在生物发酵肥等方面颇有建树,近年来与我国有关大学开展了项目合作研究。通过此次学术交流,进一步开阔了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7年4月25日,兰州市召开科技大会,对2006年度获奖项目进行了奖励。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的“淀粉发泡多孔输水材料的研制”获得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4月21日,<甘肃日报>在”心语寄盛会”专栏,发表了“面向市场搞科研”的文章,介绍了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的有关研究工作。http://www.gscn.com.cn/get/zonghe/0742109214279659_25.html
  2007年4月17日,兰州市副市长张世珍带领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兰州化物所考察调研时,参观了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参观中听取了依托我所成立的“兰州市生态环境材料研究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介绍。

  2007年4月2日,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中心主任王爱勤研究员和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邵士俊研究员,参加了由甘肃省岷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的关于岷归种植科技需求座谈会。定西市科技局局长杨水涛和县政府3位副县长出席了座谈会。岷县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其中当归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种植面积的25%。药材种植占到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中药材加工和销售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多年来采用传统种植,目前在种植中出现了根腐病、麻口病和种苗大量抽苔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种植中大量使用了含磷的有机农药,农残和重金属含量也成为中药材种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因此,从品种改良和水肥耦合入手,系统开展研究工作,找出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办法,成为目前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早在4年以前,在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岷归指纹图谱的研究。生态中心在复合材料与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以前积累和实验室种植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生物质发酵有机肥与保水剂、促根剂和生物农药及其它营养成分相结合,研制岷归种植专用肥,减少化肥和有机农药使用量,并与岷归质量标准制订相结合的实施思路,受到了当地具有实践经验技术人员的肯定。双方商定今年在岷县进行实际种植试验,4月6日将在现场进行实施。

  2007年3月23日,青海省副省长马建堂带领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中科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王学定、副院长杨生荣等有关领导陪同下到兰州化物所考察调研时,参观了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听取了王爱勤研究员对生态环境材料方面的成果介绍,并希望环境修复材料能在青海三江源和青海湖的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07年3月20日,环境材料中心与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技术中心就节水材料与丙烯酸下游产品的研发进行了学术交流。王爱勤主任介绍了有关发展动向与研究目标,双方在进一步合作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总工陈峰和兰州化物所科技处常务副处长方晓佳参加了交流会。
  2007年2月5日,中心研制的腐殖酸/黏土类复合保水剂在5升反应釜中实现连续批次实验,产品质量稳定,标志着该工艺路线可行,为性能评价和应用评价提供了产品。
  2007年1月20日,院高技术研究发展局局长阴和俊一行4人来兰化所就“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所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创新三期科研进展与国家需求衔接等情况进行调研时,在所领导陪同下参观了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中心。                           

  2007年1月11日,应陕西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邀请,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做了“环境材料与生态修复”的报告,并与该院的师生就共同关心的课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